您好,欢迎访问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18884306109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半岛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半岛工业园18号

咨询热线:

18884306109

13550289387

赖清德窜访南太平洋岛国这里已成中美博弈新前沿

发布时间:2024-12-04 22:52:22人气:

  赖清德窜访南太平洋岛国这里已成中美博弈新前沿尽管太平洋岛国人口稀少、资源有限,在全球地缘版图中似乎处于边缘地位,但它们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这些岛屿横跨重要的海上航线,掌控着广袤的专属经济区,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水下矿产。

  对于中国而言,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是其投射力量和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这里也成为西方大国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展的前线。

  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密切交往由来已久。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贸易与教育合作,中国不仅提供了大量援助,还不断加深与当地国家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获得了积极响应,包括在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等国修建港口、机场及电信设施。近年来,中国企业还涉足了渔业、矿业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双方的合作深度。

  文化交流和人员培训项目也是中国深化与岛国关系的重要手段。过去十年间,数以千计的太平洋岛国青年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华深造,促进了汉语教育和文化传播。这些努力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话语权。一些南太岛国公开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摆脱对传统西方援助的依赖,探索更多样化的外交与经济伙伴关系。

  根据我们的“老朋友”、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已成为该地区发展金融、港口、机场和电信等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并寻求在军事、警务、数字互联互通和媒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该报告声称,“中国在该地区的接触和活动似乎是不知疲倦的”。11月下旬,洛伊研究所再度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再度成为太平洋岛屿的第二大捐助国。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及其盟友的高度警惕和反弹。曾几何时,西方国家对太平洋岛国几乎不闻不问,偶尔的接触主要与军事基地或核试验有关,极少关注该地的经济和发展需求,常常连外交官都吝于派驻,遑论援助与投资。

  然而,随着中国在该地区的积极参与,西方国家开始加大投入,试图重新夺回失去的影响力。这生动地诠释了切格瓦拉的那句名言:“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美国提出了“印太战略”,澳大利亚推出了“太平洋升级倡议”,新西兰也有“太平洋重置政策”。美国国务院强调,印太地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优先事项”,并致力于“加强安全,以遏制侵略,反击挑衅和其他危险及破坏稳定的行动”。

  近年来,美国明显加大了对太平洋岛国的战略投入。2022年9月,拜登政府举办了首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并发布首份《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承诺提供8.1亿美元的新援助。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相应地加强了其在该地区的存在,在斐济重新设立了地区特派团,并升级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办事处。还有包括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内的美方高级别外交官,频繁访问南太平洋地区,而此前多年美国鲜有部长级官员涉足该地区。此外,美国于2023年重新开放了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并计划在多个岛国增设使领馆,以增强其外交存在。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安全领域加大了投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盟友合作,向岛国提供军事培训和防务支持。例如,在2023年8月的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上,澳大利亚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4亿澳元实施“太平洋警务倡议”,建立一支多国部队,以便在发生重大事件或危机时迅速部署至该地区各国。也是在2023年,美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了一项防务协议,允许美军使用当地设施;2020年,美国与斐济也达成了类似的防务与安全合作协议。这些举措被广泛视为对中国在地区影响力增长的直接回应。

  在外交领域,美国及其盟友正通过集体力量构建对中国的围堵态势。美国通过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四边机制(QUAD)、“五眼联盟”以及“蓝色太平洋伙伴”倡议(PBP)等多边框架,强化各国间的协调合作,力求在南太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提出了“太平洋家庭”(Pacific Family)的概念,承诺向岛国提供更多的援助,并通过举办峰会等方式巩固合作关系。他强调:“我们的太平洋家庭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然而,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呼吁更多是一种策略,而非基于真诚的合作愿望。

  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竭力扶持太平洋岛国论坛,意图将其打造成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平台。澳新两国利用该论坛推广所谓的“地区主义”和“家庭优先”理念,旨在维持其对岛国的影响力,并掣肘中国与岛国的合作。例如,论坛制定的“蓝色太平洋伙伴”倡议提出“共享资源”概念,实际上增强了澳新对资源的管控能力,对中国在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渔业开发项目构成了间接制约。

  双方的竞争在某些时刻甚至陷入了“短兵相接”。今年5月,澳大利亚将对图瓦卢的财政援助增加了数倍,从2023-24年的1700万澳元提升至1.1亿澳元,以防中国“挖角”。而在7月,当中国宣布援建瓦努阿图总统府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迅速反应,联合出资3655万美元,在所罗门群岛修建了一条飞机跑道。

  南太平洋的战略重要性不仅吸引了中美和澳新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其他全球大国纷纷加码对这一区域的投入。作为曾经的殖民势力,英国和法国重新在这一地区活跃起来。法国凭借其在新喀里多尼亚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存在,巩固了其“印太战略”的支点,并积极参与区域援助项目。英国则通过“全球英国”战略,加强与岛国的外交和文化交流,并恢复了一些领事馆的运作。

  与此同时,欧盟、日本、印度和韩国也在太平洋地区展开积极布局。欧盟设立了多项针对岛国的气候和经济援助计划,承诺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通过这些举措,欧盟不仅希望促进岛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旨在增强它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印度通过“印度-太平洋伙伴关系”项目,深化与岛国在教育、医疗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日本和韩国则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开发,特别是在能源和交通领域,试图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

  此外,美国在问题上也加强了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干预。多年来,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建交进展使失去了数个“邦交国”。对此,美国不仅加大支持的力度,还试图帮助台北扩大在地区的所谓“国际空间”。

  2018年9月4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戈罗卡市中国福建省援巴新菌草与旱稻技术合作项目基地,项目组组长林应兴向当地民众讲解菌草种植技术。 新华社

  由于地缘、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因素,西方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南太平洋地区拥有巨大优势,可谓根基深厚。

  澳大利亚一直是该地区最大的捐助国,2022年(有完整数据的最近一年)的支出超过15亿美元,远超中国(2.56亿美元)和美国(2.49亿美元)。澳大利亚同南太岛国保持着最高层面的制度性沟通,自2018年以来,澳大利亚总理从未缺席太平洋岛国论坛的年度峰会。

  根据英国《卫报》今年7月的统计,各大国与太平洋地区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达成了超过60项涉及安全的协议和倡议,其中澳大利亚达成的交易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新西兰、美国和中国(近年来达成了6项支持太平洋国家警务的倡议)。

  受益于长期以来的深入经营,澳新等国牢牢把控着海底电缆、电信服务等关键基础设施,对南太岛国的政府部门也渗透颇深。例如,斐济在今年11月通过的该国第一份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由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前部长彼得瓦尔盖塞起草的。这份中充斥着澳大利亚的外交语言,强调“我们在外交政策中所做的一切都将把太平洋大家庭放在首位”。澳大利亚是该文件中被提及次数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斐济自己,第三名则是新西兰。

  太平洋岛国普遍国小力微,经济依赖外援,外交空间有限。在美国及其盟友的多重施压下,许多岛国正努力在大国竞争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化。美澳等国通过增加经济援助、提供安全支持,甚至高层施压的方式,试图引导岛国在外交上向西方倾斜。

  太平洋岛国清楚地认识到,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经济机会不容忽视,中国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合作为岛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这些岛国往往采取左右逢源的策略,以争取更大的外交回旋余地。“我们需要与所有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关系,”一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外交官对美国《华尔街日报》表示,“但现实是,当美国施压时,我们的选择可能会更加谨慎。”

  太平洋岛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表现出的不确定性,与其内部的不稳定密切相关。多数岛国在独立后照搬西方的政党和选举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够成熟,导致政党之间的对立和政府更迭频繁发生。许多政客为了迎合选民或争取外部支持,往往采取短期化、摇摆性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

  以所罗门群岛为例,梅纳西索加瓦雷的政府与中国建立了密切关系,但他的外交政策一再遭到国内反对派的批评。去年反对党就曾指责索加瓦雷“过于亲华”,并承诺若当选将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安全协议。这种国内斗争使得对华政策成为各方攻讦的工具,削弱了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基里巴斯。2019年,该国决定与中国建交,在岛国内外都掀起了激烈的讨论。尽管政府强调这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但反对党却以“损害主权”为由大加指责。类似的争议在其他岛国也屡见不鲜,凸显出中国与岛国合作所面临的复杂环境。

  面对多重压力,“骑墙外交”逐渐成为一些岛国政府的普遍选择。它们试图通过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援助和战略支持。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一方面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也与美国签署了新的安全协议。

  涉台问题同样构成了挑战。当局长期在这一地区培植影响力,尽管近年来多个岛国与中国建交,但仍在少数国家保有所谓“邦交关系”,并通过“金钱外交”试图稳固地位。台当局利用多年积累的关系网络,向岛国朝野政要提供竞选资金、个人资助和发展项目支持,以换取支持。同时,许多岛国人物的子女获得奖学金赴台留学,进一步拉近台当局与当地精英阶层的关系。

  此外,试图将其在太平洋岛国论坛的“历史遗产”转化为实际影响力。自1993年以“发展伙伴”身份参与论坛以来,台当局不断通过与少数支持其的成员国合谋,间接影响论坛议题设置,甚至试图借论坛平台推动“”相关议程。这给中国与论坛成员国的合作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今年的论坛联合公报风波,就是这一问题的最新表现。

  同时,美国也在通过与太平洋地区三个“自由联系国”(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和帕劳)续约,加强其地缘战略布局。这些国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使得后者在当地拥有显著的军事和外交优势。近年来,美国逐步将其资源引向支持的外交行动,为台当局“固邦”。

  在已与中国建交的岛国,美国和地区的“挖墙脚”行动也在升级。例如,所罗门群岛在2019年与中国建交后,加紧对该国反对派的渗透,试图通过支持反对力量影响中所关系。在斐济,台当局频繁与当地接触,邀请斐方官员赴台窜访,并向斐派遣医疗队和渔业检查组,资助斐农业和渔业项目。同时,斐济的多民族构成也为台当局提供了新的渗透机会。台当局与当地印度裔宗教领袖建立密切联系,试图通过参与宗教活动和文化庆典,扩大在印度裔社区的影响力。

  西方还在文化领域操控南太平洋岛国。这些国家的历史深深刻印着殖民统治的痕迹,尽管时代变迁,西方的理念和价值观仍然在这些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持续的文化影响力为美西方在地缘博弈中提供了利用的空间。

  美西方国家频繁强调与太平洋岛国“共享共同价值观”,尤其是在“”、“”和“良政”领域。通过政策援助、文化交流和教育项目,这些理念被有意无意地嵌入岛国社会半岛官网。例如,美国的“和平队”长期派遣志愿者深入岛国的乡村和社区,提供教育、医疗等基层服务。表面上关注发展,实则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输出意图。

  此外,美西方国家的媒体、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在塑造方面也扮演了关键角色。美联社、路透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新西兰电台等西方主流媒体牢牢掌控着岛国的新闻渠道,而智库学者和NGO则通过研讨会、学术出版物和公众活动进一步推动西方叙事。

  岛国普遍较低的教育水平为外部势力的引导提供了便利条件。美西方国家的教育援助项目常以奖学金和文化交流的名义,招募岛国学生赴欧美留学,将其培养为未来的亲西方精英。这些“归国精英”不仅成为西方理念的传播者,还在和经济领域强化了西方对岛国的影响力。

  在这片深受殖民遗产和西方影响的地区,地缘竞争并不仅限于经济和军事领域,更是一场关于理念、文化和的复杂博弈。针对中国与岛国的合作项目,美西方的机器频繁散布诸如“经济胁迫”、“债务陷阱”、“环境污染”和“非法捕捞”等负面论调,常常质疑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透明性,并指责其引发岛国的财政困境。尽管许多指控缺乏实质证据,但这种叙事通过西方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岛国中逐步积累起对中国的怀疑情绪。

  更有甚者,一些媒体和评论直接将中国描绘为地区“主义”的出口国,污蔑中国的投资和援助是传播和侵蚀岛国治理的工具。在信息不对称和历史遗留偏见的背景下,这些论调在岛国民众中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得中国被视为与岛国利益相对立的“外来威胁”。今年10月,基里巴斯和斐济等国就对中国试射洲际弹道导弹表达了担忧,反映了这种外部引导的效果。

  2022年5月4日,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中国援建的所罗门群岛2023年太平洋运动会体育场馆项目练习跑道和足球场 新华社

  面对南太平洋地区日趋激烈的地缘竞争,中国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和务实的策略,以巩固这一重要的外交阵地。好消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合作等领域的优势,中国能够为岛国民众解决切实需求,赢得长期的战略支持。

  基础设施薄弱是太平洋岛国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中国可以进一步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大能力,通过重点项目助力岛国实现互联互通。例如,中国数字化、智能化港口对南太岛国有着巨大吸引力;水电站、电力和通信网络建设则显著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可持续性,回应西方关于“债务陷阱”的不实指控,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太平洋岛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迫切,而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为合作提供了独特契机。双方可以携手推进清洁能源转型,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中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全球领先,可以帮助岛国获得更环保、更便宜的能源供给,同时减少对进口燃料的依赖。

  在加强基础设施和新能源合作的同时,中国需进一步完善与建交岛国的合作框架,将其打造为推动区域合作的旗舰平台。在太平洋岛国论坛等区域组织中,中国应争取更有利的议题设置,同时通过深化与个别岛国的双边关系,实现“分而治之”。

  合作项目的落地离不开岛国高层的支持。中国需进一步加强与岛国、关键决策者和意见领袖的直接联系,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特别要重视与岛国反对党的沟通,推动形成支持对华合作的跨党派共识,使中国方案超越党派之争,成为岛国发展的优先选择。针对当局在南太的渗透活动,应密切跟踪各岛国涉台动向,揭露台当局大搞利益输送的行径。

  在推进硬件合作的同时,软实力建设同样重要。针对西方媒体散布的不实指控,中国需要利用在务实合作中的积极成果,反击有关“债务陷阱”和“环境污染”的负面论调,强化正面形象的塑造。此外,文化交流、青年互访和语言学习项目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太民心相通至关重要。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深化,不仅在地缘博弈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超越了传统的权力逻辑,强调尊重、平等与互利。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成功,将向世界阐明一个道理:无论是大国还是弹丸小国,都可以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深厚的友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携手向前,将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一个彼此尊重、合作共赢的典范,必将为建设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秩序贡献重要力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