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推动体育用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强国建设,关系到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习总指出半岛综合体育,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年)》,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充分释放,进入体育产业的社会资本显著增加,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布局进一步成型”的目标。而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就已指出,要“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体育用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灵活性强、创新活力足,但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容易面临困境。应加快推动体育用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进而有效提振居民体育用品消费,助力湖南“体育强省”建设。
走体育用品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的“专利创新”路子,推动体育用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推动体育中小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体育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并通过开设专门的体育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企业及时申请专利、商标,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搭建或借助已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帮助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育用品中小企业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为湖南“体育强省”建设注入新生命力。
走产品质量优化和产业“强链补链”相结合的“质链融合”路子,推动体育用品中小企业“精细化”发展。体育用品事关用户运动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一方面,应鼓励体育用品中小企业引入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生产更耐用、更高性能的产品。倡导企业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设计、生产、检测、包装、运输等环节严格把控,同时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体育产品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完善、延伸体育产业链,以体育用品制造为核心,向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拓展,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向下游市场销售环节延伸,采用多元化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应与政府体育公共服务部门以及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培训机构等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走体育用品生产和地域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的“湖湘特色”路子,推动体育用品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应深入挖掘和整合我省地域传统体育活动和文化资源,为体育用品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化发展的肥沃土壤。引导企业结合湖南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湘西矮寨镇农民春节“百狮会”、永顺“老司城”土家摆手舞、张家界“鬼谷神功”等,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体育用品设计与开发。如企业可以设计生产具有土家摆手舞元素的运动服饰,开发以“鬼谷神功”文化元素为灵感的健身器材,使产品兼具实用性和文化性。鼓励企业在市场推广中强化“湖湘特色”品牌理念,在举办民族运动会、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等体育文化活动时,广泛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器材、产品。
走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智慧体育”路子,推动体育用品中小企业“新颖化”发展。应抓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发展机遇精准施策,推动体育用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智能化升级,引导体育用品中小企业向“新颖化”方向发力。可试点建设“智慧体育产学研用合作中心”,借助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体育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深度合作,攻克体育用品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可联合设立智慧体育科研专项基金,对在智能化、个性化体育用品研发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中小企业推出新产品、赢得更大市场。
【作者系羽毛球奥运冠军,长沙师范学院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湖南省健康中国与幼儿体质促进研究基地专家。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湖南体育用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机制、影响因素及实施体系研究”(24YBA312)阶段性成果】